日期:2024-09-14
#1
当小概率,高风险成为“新常态”;
对韧性与可持续的“深潜”
小冲击,大教训;一个老故事,在供应链管理
实践者心中始终难忘
“2000年3月17日深夜,一场雷暴袭击了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城市阿尔布开克。荷兰菲利浦电子集团位于当地的工厂被雷电击中,第22晶圆片厂顿时起火。工厂和当地消防站的警报系统随即鸣响,消防酒水装置自动开启,菲利浦训练有素的员工立刻行动,不到10分钟,火就被扑灭了。
火虽然熄灭了,真正的故事却刚刚拉开帷幕。谁能料到这起突发事件将对两家北欧公司的未来带来深远影响。”
当时还是北欧手机巨头诺基亚(Nokia)和爱立信(Ericsson)他们两家的订单占所有阿尔布开克受影响订单的40%。大家如果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,一定想不到它最终导致了爱立信(Ericsson)退出了手机终端业务:
图1,爱立信在火灾冲击之后的逐步业绩表现与退出时间线,来源《柔韧,麻省理工学院供应链管理精髓》,[美]尤西·谢菲
核心的应对区隔在于对韧性与可持续的意识,
能力与素养
“诺基亚(Nokia)迅速锁定了某些零部件的其他可替代货源。5个部件中的3个可以从替代厂家购买。日本和美国供应商各能提供100万个芯片。在荷兰,艾恩德霍芬的一家菲利浦工厂,将向诺基亚提供1,000万个芯片。菲利浦在上海的一家工厂也设法提供更多的产能来满诺基亚的需要。诺基亚工程师还开发出新方法,帮助阿尔布开克工增加生产。一旦阿尔布开克工厂恢复生产,工厂将能增加额外200个芯片的生产能力。”
“爱立信(Ericsson)随着2000年春季半导体产品的热销,以及诺基亚(Nokia)锁定了所有空闲生产能力,爱立信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所需要的零部件。‘我们没有一个备用计划’,爱立信消费品的市场总监杨怀博承认。”
以史为镜,吃一堑,长一智,韧性与可持续性
将决定“生与死”
当今全球消费降级和“不出海,就出局”等话题持续发酵,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、经济与文化鸿沟让供应链网络的设计与运营日益庞杂与艰辛;与此同时,地缘政治,自然灾害,环境与双碳等挑战与挤压从未如此地凸显;总之,如今面对突发事件“马后炮”式的后知后觉会直接导致业务中断,以及投资者、合作伙伴、消费者的不再信任,也许就是“生与死”的关键时刻。
#2
脆弱性不是借口而是契机;
对“脆弱性”认识与感知驱动着
对韧性与可持续的能力塑造
通用汽车105种企业脆弱性关注图是一个对“脆弱性”的认识与感知的好示例,它为企业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物。它从金融脆弱性、战略脆弱性、风险脆弱性、营运脆弱性四大维度对企业的脆弱性进行了区隔(Segments)与穷举;不仅仅关注当前的风险,还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概率。
图2,通用汽车105种企业脆弱性关注图,来源《柔韧,麻省理工学院供应链管理精髓》,[美]尤西·谢菲
而对韧性与可持续的能力塑造意味着对供应链整体机制、原则与方法的重新审视与刷新。以前库存可能是罪恶,是浪费;而如今产能,多源供应商与库存的缓冲可能是韧性框架下的“冗余”。
当然,可能需要伴随着一系列的“行动清单”;如: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评估和管理供应链中的风险源;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(BCP)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;培养韧性文化氛围,鼓励“坏消息”在公司内部迅速传播以便采取行动,当然这需要“基本功”,不能天天喊“狼来了”。
最终,我们评价的“金线”始终如一,脆弱性不是“高成本”的借口,我们需要“把钱花在刀刃上”,在合适的风险点构筑“冗余”,形成韧性与可持续的能力。
#3
准、小、快、灵”地建立
供应链网络风险监测
增进韧性与可持续的能力“挖掘”
当然,以前庞杂的供应链网络信息的捕捉,分析与预测与预警是一件“不可承受之重”;中小型企业对于产业链条的扰动只能后知后觉,望洋兴叹;现在,数字化的普惠效应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与响应速度,可以“准、小、快、灵”地建立供应链网络风险监测从而增进韧性与可持续的能力。
图3,金蝶云·星空旗舰版供应链风险智能监控逻辑与场景图
1
●
自配置构建供应链网络
利用大模型及内部订单数据自动配置供应链关系、物料结构关系、产业关系;构建适配于自身的“触角”,从而形成能够跨层级、跨边界地感知风险冲击的基础。
图4,金蝶云·星空旗舰版供应链风险智能监控供应链关系配置、物料结构关系配置、产业关系配置
2
●
关注核心风险源,持续监测与洞察
多维度公共大数据与企业运作数据感知核心风险源波动,并给予洞察与回馈;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在冲击发生前采取措施进行主动干预,构建“冗余”;让自己多一份选择,多一份安全。
图5,金蝶云·星空旗舰版供应链风险智能监控原材料价格监测与汇率监测
图6,金蝶云·星空旗舰版供应链风险智能监控物料风险看板
结语
图7,供应链管理更广义的价值主张与逻辑图
当然,我们最终还是要在供应链管理的能力上获得长足的进步。
如,多源供应商策略从而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;解耦后的“冗余”库存水位建立,平衡库存持有成本与供应链稳定性,确保在突发情况下仍能满足需求;上下游合作伙伴战略关系的建立与协同合作,共同应对风险;最终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。
我们始终聚焦在持续增值、构建有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布局、充分利用全球物流网络、保证供需协同,评价全球绩效、韧性与可持续;秉持初心,以终为始。